|
文/電子報小組;圖/電子報小組
|
教育部電子報589期 2013-11-14
|
|

|
|
國立東華大學團隊與自製高真空高解析度電性量測儀合影馬遠榮教授(上排右一)、博士後研究員狄凡(Rupesh_S._Devan)博士(上排左一)、與博士生藍傑特(Ranjit_A._Patil)。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團隊正研究員劉鏞博士(下排左一)、與博士後研究員林金漢博士(下排右一)。
|
教育部適性揚才列車這次開到國立花蓮玉里綜合高中,玉里綜合高中是花蓮南區唯一的一所高中,優質化自96年開始,第一期程聚焦在教師專業發展,善用學生優勢推動各類課程及活動,成功找出學校可以深耕的特點;實施後,不僅提升學生多元創意能力、深化「服務學習」的精神,更榮獲教育部『100年度服務學習創意競賽優等獎』,學生三年升學表現均創佳績,深獲社區認同與肯定。第二期程則在優質的基礎上,發展「教師精進」、「特色課程與教學創新」、「多元學習」及「弱勢扶助」等子計畫。
該校在「教師精進」子計畫中依據學生學習需求,設計特色教案。例如在地理課堂上透過實查,建立地理數位典藏教材;將思考能力融入英文教學中,透過歌謠、話劇的形式,使偏鄉學生提高學習意願,克服學習英文的障礙。
在「特色課程與教學創新」子計畫中,由學生設計、融合閩、客、原住民的特色料理,將赤科山的特產-金針,製作成一系列的產品,有金針披薩、金針餅乾、金針麵包、金針冰淇淋、金針粿、金針藍帶豬排、金針蔬菜捲、金針糯米握壽司等,賦予金針花新樣貌,也給了學生活用當地食材的機會,將當地資源做出最佳的創意料理。該課程蘊育許多在餐飲方面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一條明確的方向。
其中,由目前就讀德霖技術學院餐飲科的校友邱奕賢所研發的「金針冰淇淋」受到業界青睞,想與學校合作生產銷售。邱奕賢表示,當初是看到外婆總是以金針花做湯餚,心想除了熱食與鹹的口味外,是否可以以冰品或甜點的方式呈現?為了突破一成不變的烹調方式,他與3位同學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日夜在廚房奮鬥,經多次失敗,總算研製成功。
學校更運用當地特有的石材產業,結合廣設科學生的專長,發展全國唯一一所專有的「璞石畫」特色課程,成為玉里鎮的特色,不僅活化了玉里舊地名「璞石閣」,也將其融入生活中,而學生純手工的作品,在大學甄試中,屢得到教授的讚賞。由於作品具為獨特性,到玉里旅遊的觀光客很想要買回去,曾經小幅作品喊價到5萬元,原作者的學生還捨不得割愛。
「璞石畫」的原創者,也是學校的教務主任王獻樟表示,「璞石畫」是民國75年配合政府所推行的鄉土教學政策,美工科自行設計的一門課程。在尚未被正式命名之前,課堂上稱之為「石嵌畫」,其主要原料是採用花蓮南區特產的火山岩、片岩經過撿、選、切、拼而成,由於素材來自天然、質感多元、色彩拙樸,學生的作品在大學推甄面試上非常有加分的效益。
弱勢扶助」子計畫中,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設計「客製化的補救教學」計畫,配合相關課程的進行,編製教材,除在全國高中職論文發表會中受邀發表外,更有效協助學生順利考上國立大學。王獻樟表示,學生在國中小課業學習偏弱,從多元學習啟發他們的興趣,學校的動態課程很多,學生喜歡美術、體育、音樂及舞蹈這些課程,可以從中找尋到他們的定位、天賦與能力,再將這種學習的熱衷帶入學科中,「客製化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看到他們的優點、亮點,讓他們充滿自信,也複製成功的經驗。
學務主任陳永鑫表示,「多元學習」子計畫為結合學校所推動的品格教育,特成立「單車品格營隊」,每年三天兩夜的營隊共有40個名額、不限年級與性別,除了訓練學生的體力與耐力,沿途並拜訪黎明教養院,再到七星潭展開淨灘活動;三年下來,「300公里長征」已成為玉里高中品格教育的特色,不僅激發學生的鬥志,更使學生肯定自我,重拾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