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適性揚才列車」本周要介紹的是虎尾農工,學校位於布袋戲重鎮,周邊有臺灣最大的糖廠及全國第一家毛巾觀光工廠。自97學年度開始推動高職優質化,在計畫補助挹注下,第1期程「提升學生實習技能學習成效計畫」、「加強實習設備與技術,提高學生素質」、「提升本校社區學生就近入學獎勵方案」、「加強學生音樂專長學習課程實施計畫」等子計畫啟動,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注入快樂學習的動力;第2期程則在優質的基礎上,聚焦「協助學生學習扶助方案」、「學生社團多元學習推展」、「強化學生多元專業技能學習」等子計畫,結合在地特色,形塑學校亮點,帶領師生踏上嶄新之旅。
校長許永昌表示,過去著重學科表現的社會氛圍,讓許多孩子錯失往技職教育發展的機會,現在則是強調讓孩子動手做,這幾年教育部大大編列預算投注高職,但偏鄉資源還是不夠,偏鄉地區的學校需要更多照顧,學校需到處找民間團體合作,尋求財源。
學校運用在地食材,如柳丁、黑金剛花生、蒜頭、白芝麻與古坑咖啡等,研發出柳丁醬、花生酥、蒜頭酥與咖啡菊花酥,賦予農產新樣貌;學校研發的「風雲1號-田間機器人」透過感測裝置,可以避開障礙物,行走田間,進行灌溉澆水,減輕農民的工作負擔,未來若量產,可節省不少人力;此外,學校也透過機械的裝配與程式編寫,針對農作物的顏色、重量作不同的加工處理,減少人為的誤差,確保作物品質。
虎尾農工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許致和表示,為了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改變過去一般程式設計課的上課模式,透過幫電音三太子戲偶設計程式,讓學習更多元。再將機器人的動作與音樂結合,以「電音三太子」之姿勇闖虎尾,傳承另類的掌中戲文化。學校進一步與在地「緣享」布袋戲團的合作學習,啟發特教孩子的潛能,讓學生在掌中戲〈觀世音收服紅孩兒〉的表演中,發現自己的優點,更達到善盡文化傳承的使命。
最引人注意的還有目前就讀建築科三年級的楊昌諺同學,沒考過基測的他,透過免試入學進入虎尾農工,瞭解自己對粉刷有興趣,一開始參加技能競賽的培訓,後來獲得全國技能競賽粉刷類–「石膏技術與乾牆系統」金牌,今年將透過技優保送臺科大不分系,楊昌諺說,裝潢工之子的他,未來想從事建築或室內裝潢工作。他希望明年能獲選國手,遠征巴西參加國際技能賽。
在教育部「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挹注下,虎尾農工融合各子計畫的內涵,透過多元技能學習,不僅發掘並培養學生的潛能,更展現學校亮點,達到「適性揚才」的教育目的。